English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大思路下的村民自治

2001-03-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朱光磊《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

陈浙闽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村民自治在中国乃至在国际上所产生的反响,是当年最早发明村民委员会的广西宜山农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如果从那时候算起,村民自治在中国农村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了。《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是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试图从理论的高度对我国村民自治进行系统总结的一个成功的尝试。总的来说,全书有这么几个鲜明的独到之处:

第一,对村民自治的定位高,把它放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该书不是就村民自治论村民自治,而是把村民自治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来看待。作者在导言中就援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重要奠基人之一的彭真同志的一个重要思想,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大思路应当是“上下结合”,即在上面搞好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改革和建设,下面要在基层实行直接民主,在农村就是村民自治。该书还进一步明确提出,村民自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性突破”,这些突破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民主主体广泛性上的突破,二是民主程序规范性上的突破,三是民主内涵丰富性上的突破,四是民主效果有效性上的突破等。

在这个定位的关照下,全书对于村民自治的相关论述必然就更为深刻。比如,对于村民自治的效果和意义,该书并没有把问题的诸方面放在一起笼统地阐述,而是除了专门用一章来分析村民自治在当前的实际效果外,还特地另外又用了一节来专门分析村民自治对我国以至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深远影响,其中包括村民自治对我国农村政治文化的再塑造、对我国城市民主化进程的辐射、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以及对社会主义民主和世界民主的丰富和发展等。

第二,力图把村民自治置于更宏大的背景下审视。该书首先在导论中明确地把村民自治定位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大背景之下,使人们对村民自治的地位和意义一下就有了一个更新、更高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此书还专门用一章来研究村民自治的社会经济背景,涉及到了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

如果说该书对村民自治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的分析能够在读者的预料之中的话,那么它对村民自治的政治基础的分析可能就会出乎不少读者的意料之外,与上述对村民自治的定位相一致,该书首先提出党和国家基层建设的历史实践是村民自治的宝贵财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为村民自治造就了良好的现实环境等。紧接着,该书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却被许多人忽略了的一个政治前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再以农村阶级成份和家庭出身区分农民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实现了农民政治权利的平等”。因此,取消农村阶级成份,实现政治平等是村民自治的重要条件。

第三,在村民自治的研究中重视村级党组织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在国家生活中起领导作用的执政党,在当代中国政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研究中国政治必须首先研究党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村民自治中村级党组织应该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呢?《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做出了非常明确的回答:“村党支部在村级各类组织,包括村民委员会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并且指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无论是从宪法、法律、党章和有关条例规定看,还是从我国农村的现实生活考虑,都能找到充分的根据。”

第四,在研究中兼顾村民自治在实践中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该书对于村民自治发展的历程、社会经济基础、四个民主及其取得的显著效果、面临的新课题和发展前景等各个方面都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可以说是对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一个相当全面的研究。但是该书并不只是成功地做到了“全面”,它更注重突出分析村民自治在实践中的特点及问题。

如对于村民自治的民主选举,该书专门有一节总结各地农民和农村干部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创新,同时又专门用一节来分析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存在的违法现象。在民主管理一章中,专门用一节分析了当前村民自治的民主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五章第五节)。整个第八章更是专门用来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和讨论村民自治实践中所面临的重大的新课题的,这些新课题包括村民委员会与村级党组织的关系、村民委员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村民自治中出现的蜕变和异化等。该书不仅对于这些新特点和新问题进行了总结,而且还对这些新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或原则。村民自治发展到今天简单地对它进行一般性的介绍和描述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现在更重要的是总结它在实践中出现的新特点、发现它在实践和理论上面临的新问题,以促进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就此而言,《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无疑是比较成功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